你的位置:棋牌网站苹果版本 > 新闻动态 > 李卓然: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,遵义会议的参加者,建国后淡出视野

新闻动态
李卓然: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,遵义会议的参加者,建国后淡出视野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到现在,很多人听到李卓然这个名字还是一头雾水,但他的功劳可不容忽视。他是我党最早期的党员,参加过遵义会议,还当过红五军团的政委呢。

按常理讲,这样一位红军里的厉害人物,别人提起来时,大家不应该不知道他是谁吧?他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传奇故事呢?可能你心里也有这样的好奇。但奇怪的是,新中国成立后,他就渐渐从大家的视线里消失了……

【夜谈军务】

1935年1月7号,中央红军打下了遵义。那时候,我们党在军事上有两种不同打法,党的高层对这两种打法各有各的看法。

为了搞定这类事情,我们党最后拍板了:要在黔北那块地方建个苏区根据地,还得好好盘一盘之前跟敌人第五次“围剿”干架和长征路上指挥打仗的那些经验和教训。

上面那些问题被拿出来开了一次会,这次会议就是大名鼎鼎的遵义会议。

在同年的1月13日晚上,李卓然和刘少奇收到了署名为“恩来”的电报,电报上说:政治局会议定于15日召开,请他们两人在14日赶到遵义,参加这次会议。

虽然电报上说要在14号前就赶到遵义,但那时候李卓然和刘少奇还在桐梓县呢,要想快点到遵义城里,就得爬过那座很高的娄山关。

虽然李卓然他们俩立刻就上路了,并且一路催着马快跑,但还是没能在15号之前赶到。

15号一早,遵义会议就按时开始了。到了晚上,李卓然他们两个人才赶到遵义。毛泽东一听说李卓然来了,尽管自己正发着高烧,还是立马去找了他,想了解后卫军团的具体情况。

李卓然弄清楚状况后,详细地向毛泽东汇报了后卫部队的近况,比如打了多少败仗,损失了多少人马等等,并且直接说出部队指挥员对中央领导有不少看法。

毛泽东听完他的话,忍不住感叹道:“卓然啊,你还是这么实在。照你这么说,你手下的兵现在是不是都满腹牢骚,对中央很不满意呀?”

李卓然大大方方地表示了支持。听完他的话,毛泽东提议李卓然在明天的会上说说,好让中央的领导们也知道现在的真实状况。

【会议中公开批判领导层】

16号那天,李卓然准时参加了会议,在会上他直截了当地讲了自己部队的现状,并且当场提出了很多手下战士们对中央的看法。

他还清楚指出了这场战役中有多少战士献出了生命,以及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,并且毫不犹豫地提出建议,要求尽快纠正错误。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中央领导说明,错误的指挥给前线战士带来了多么大的危险。

这也是因为李卓然有啥说啥,不藏着掖着,对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工作里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。对毛泽东而言,多亏了李卓然的直言,让他能更好地树立起自己的思想。

李卓然是参加遵义会议的20人之一,他坚决地站在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道路上。

就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,红军才能继续往北走,去打日本鬼子,这样一来,毛泽东也在党和军队里当上了大家的领头人。

就是因为这次会议,命运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。它为之后中国革命从危险转向安全、从失败走向胜利打下了基础。

【李卓然的经历】

也许你好奇的是,李卓然究竟是个啥样的人?为啥他能有这么大的能耐?别急,听我细细给你说……

1899年11月10日,湘乡县有户农家高兴地迎来了一个男娃,取名李卓然。这就是李卓然出生的家庭。虽说家境不算特别富裕,但他还是得到了挺不错的教育。

1920年,他去了法国留学,先后在莫斯科的东方大学、中山大学,还有列宁格勒的军政学院念书。在上学那会儿,他还加入了旅欧的中国少年共产党、苏联共产党等好几个团体。

1929年,李卓然回到上海,开始负责军队的训练工作,同时他还亲自主导翻译了苏联红军的规矩和制度。后来,这些规矩就成了红军学习政治工作的第一本参考书。

1930年的时候,李卓然被安排去了中央苏区干活,他陆陆续续当上了好几个大官。他还参与了从第二次到第五次的反“围剿”战斗。

【委以重任】

李卓然回想起往事说:“在这些活儿里,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泽东。跟他一起的那段日子,能感觉到他特别有能耐,党内几乎没人能比得上他。”

长征开始前,周恩来找李卓然聊了聊,想让他和红五军的政委朱瑞换个工作岗位。但那时候,李卓然已经是红一军团政治部的头儿了。

红五军的主力大多是参加宁都暴动的官兵,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殿后。既要确保中央机关安全无虞,又得拦住后面追来的敌人。

李卓然心里清楚这个位子不容易,也明白它该担的责任,可他最终还是毅然接下了这个重担。

在整个长征路上,因为中央红军的安排,其他部队在不同时候都或多或少地挪了窝。只有红五军从头到尾一直呆在原地没动。

在长征路上,中央走的路线和原先打算的不太一样,有些出入。战士们对中央的想法也不太清楚,再加上一路上不停地赶路,战士们确实累得不轻。

路上还得小心防备敌人突然攻击,这让有些战士在经过自己家乡时,忍不住想偷偷溜走。这时候,李卓然的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。

他和红五军的中央代表陈云在这里也经历了不少艰难困苦,但好在他们的工作一直都在顺利进行。

可是,就算这样,和中央的通信还是个大问题,一直没法解决。正因为这样,李卓然领导的红五军因为这个短板,牺牲了不少战士。

红五军作为断后部队,在湘江边上拼死抵挡敌人的猛烈攻击,好让中央队伍能安全撤走。等中央队伍撤完后,红五军却老等不到撤退的命令,也不知道中央队伍是不是已经全部安全离开了。

只能咬牙坚持,确保中央无事。想必大家都能想到结果,红五军虽然成功撤走了,但代价惨重,在敌军4个师的团团围住下,有5000多名同志牺牲了。

就是因为这件事的发生,后来李卓然在遵义会议上直接表达了对胡乱指挥的不满,并且大力支持毛泽东进入核心领导团队。

【建国后,淡出公众视野】

遵义会议以后,李卓然接连被委以重任,参与了西路军的西征行动。但因为没了中央的指挥等一系列原因,西路军的人数从两万锐减到了不到一千人。

新中国成立后,李卓然就渐渐不被大家所熟知了。1949年4月,李卓然被安排做了东北局常委和宣传部长等好几个重要职位。在他任职的时候,他让好多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,为改进教育教学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
1954年,李卓然被安排到北京上班。刚到北京没多久,他就生病了。医生最后跟李卓然说,他需要躺在床上好好休息,还判断他可能因为这病活不过五年。

所以,李卓然没办法,只能放弃中宣部副部长和中央马列学院院长这两个职位。尽管中央多次想留住他,但李卓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。

经过多次商量,中央领导们在1955年4月最后决定,同意李卓然不再担任马列学院院长,而是去当中宣部副部长。

1959年,李卓然虽然还当着中宣部部长,但他已经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了。以至于有些人误以为他已经过世。

到了1965年,李卓然陪着周恩来去看了空政人工团的表演。当观众里的老百姓认出了周恩来,又好奇他旁边站的是谁时,李卓然这才又受到了大家的关注。

【小结】

可能不少人想知道,李卓然对名利是怎么个看法?在这方面,李卓然可是给许多共产党员做了个好榜样。

1955年建立工资制度时,中央原本打算给李卓然定为行政4级,这相当于副总理的待遇。但当他被问到这个级别是否合适时,李卓然却觉得4级对他来说太高了。

其实按照李卓然的贡献,评为4级是当之无愧的。但因为他个人的坚持,中央最后还是答应把他的工资等级降低,所以李卓然最终被定为行政5级。

1989年11月9号,李卓然在北京去世,这时大家才发现李卓然的真实历史身份,才知道有这样一位红军老英雄,曾经为我们国家做出了那么多贡献。

在李卓然的告别仪式上,他的老朋友孙毅将军写了“不追求名利,心胸开阔”这几个字来纪念他,这很好地概括了李卓然的一生,这八个字用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。

从中央的这些讲话里能感觉到,中央特别赞赏这位默默付出的战士,这就是对他的肯定。



Powered by 棋牌网站苹果版本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