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位置:棋牌网站苹果版本 > 新闻动态 >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,明英宗废除殉葬之前,各地宗室的王妃有多惨?

新闻动态
上有所好下必效之,明英宗废除殉葬之前,各地宗室的王妃有多惨?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3:22    点击次数:102

明初皇室殉葬制度探秘:从朱元璋到明英宗的演变

朱元璋驾崩与朝天女户的兴起

公元1398年闰五月初十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驾崩,享年71岁。这位传奇帝王被安葬在南京紫金山下的孝陵,其孙朱允炆(建文帝)为其上尊号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,庙号太祖。

然而,新登基的建文帝随即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:他加封张凤、李衡等一大批人为锦衣卫世袭千户和百户。据《明史》记载,这些人的家族被称为太祖朝天女户——他们的女儿或姐妹在朱元璋死后被迫殉葬,作为交换,家族获得了世袭官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明朝第一位废后胡善祥的父亲胡荣,正是通过将女儿胡善围送入宫中担任尚宫,并在朱元璋死后殉葬,才获得了锦衣卫百户的世袭职位。

朱元璋为何恢复殉葬制度?

展开剩余83%

殉葬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存在,但到明朝时已废除多年。朱元璋为何要恢复这一残酷制度?六百年来历史学家众说纷纭,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一做法在皇室和宗室中产生了深远影响,直到1464年明英宗废除殉葬前,许多王妃都因此丧命。

洪武朝五位皇子的殉葬情况

让我们看看朱元璋时期五位早逝皇子的殉葬情况:

1. 鲁荒王朱檀(1389年去世,20岁):其原配汤氏因罪被赐死,继妃汤氏(原配之妹)未被要求殉葬,反而被允许回老家照顾中风的父亲汤和。

2. 潭王朱梓(1390年去世,22岁):与王妃于氏一同自焚身亡,疑似因岳父卷入胡惟庸案而畏罪自杀。

3. 懿文皇太子朱标(1392年去世,38岁):原配常氏早逝,继妃吕氏因育有三子未被殉葬,后成为皇太后。

4. 秦愍王朱樉(1395年去世,40岁):王妃王氏(元朝名将王保保之妹)被迫殉葬,这桩政治婚姻一直不和睦。

5. 晋恭王朱棡(1398年去世,41岁):原配谢氏早逝,继妃谢氏(可能是原配之妹)未被殉葬。

从这些案例可见,朱元璋时期殉葬并非制度性要求,更多是特殊情况下的个案。

明英宗废除殉葬前的黑暗时期

朱元璋死后,殉葬风气在宗室中迅速蔓延。从1398年到1464年的66年间,许多王妃被迫殉葬:

无子无女的王妃

- 罗山王妃张氏(1429年):21岁殉葬,获谥贞烈

- 蜀王妃李氏(1431年):与侍姬黄氏一同殉葬

- 卫王妃杨氏(1438年):新婚仅一年即殉葬

- 周王妃巩氏(1439年):尽管周王生前请求免殉,仍被迫自尽

- 越王妃吴氏(1439年):当天即被勒令自尽,情况可疑

- 河阴王妃巩氏(1447年):虽有庶子仍被迫殉葬

- 赵王妃邵氏(1454年):因无子而殉葬

有女无子的王妃

- 郢王妃郭氏(1414年):留下四个女儿,临死前绘制自画像留给女儿们

尚未过门的王妃

- 唐王妃高氏(1426年):尚未正式过门即被迫殉葬

少数幸免的案例

也有少数王妃逃过殉葬命运:

- 安王妃徐氏(1417年):因是仁孝皇后之妹免于殉葬

- 秦怀王妃张氏(1426年):仅过门十天,活到1481年

明英宗的改革与后续影响

1464年,明英宗临终前废除殉葬制度。然而这一陋习在宗室中仍有残留,如成化年间辽王仍试图让儿媳殉葬,被明宪宗严厉斥责:先帝上宾,顾命毌令后宫殉葬,可以为万世法。

这段历史揭示了明朝初期皇室生活的残酷一面,也展现了人道主义观念在明代中期的进步。从朱元璋时期的个案,到建文至正统年间的普遍化,再到英宗的彻底废除,殉葬制度的兴衰反映了明代社会价值观的变迁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Powered by 棋牌网站苹果版本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